
包装水国标鲜有人知 市场上包装概念纷杂依旧混乱
竹碳水、富氧离子水、山泉水……为规范瓶装水市场包装行为,让消费者喝得明白,今年5月24日,我国新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》(GB19298——2014)开始施行。如今1个多月过去了,记者发现,苏州市场上瓶装饮用水包装名称五花八门的现象有所改观,但部分品牌瓶装水上的pH值仍“隐身”,没有标注酸碱度等相关信息,并且不少消费者对于瓶装水新标准知之甚少。
包装饮用水新国标中有两个新规定引人关注:一是包装饮用水名称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者若干种成分命名。至2016年1月1日,市场上瓶装饮用水将只有三类:天然矿泉水、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;二是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pH值应为6.5-8.5之间,且须在纯净水、矿泉水瓶身上标注。
在三香路一家大型超市瓶装水销售专区,记者看到,货架上摆放了近十种品牌的瓶装饮用水,上面几层的瓶装饮用水大多数标注为矿泉水或天然纯净水等,而下面两层仍然眼花缭乱,有矿物质水、蒸馏水、苏打水、纯净水、冰川活水等,存在着不同品牌新老包装共存现象。营业员说,目前,超市已经对供货商提出相关要求,并正通过摆货位置等予以引导,部分品牌已经“换装”上市,如康师傅矿物质水包装已更名为康师傅优悦包装饮用水。
在彩香新村及三香路沿线一些小超市,记者问营业员是否知道饮用水包装有新国标了?营业员表示“不清楚”。
在两家超市在售的十几个不同品牌的瓶装饮用水中,记者还发现,只有5种品牌的瓶装饮用水上标注了pH值,主要是每瓶价格在5元以上的高端水。另有一些品牌瓶装水在瓶身上标注了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指数,pH值却未标注。
一名消费者对记者说,自己不知道饮用水有新国标,但购买时为了体现对家人的关心,会挑选一些价格贵一点的“概念水”。



